找到相关内容765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:为利倒说戒

    多年,其志不退,锻炼身心,坚如铁石,日夜忘疲,寒暑不变,饿寒不觉,废寝忘餐,行不知行,坐不知坐,大亡人世,不见有己,斯时我执渐轻,我不现,窥看法身,如窗见空,得见自己法身,是名烧身供养如来。 生死本空,涅槃非有,既无凡情,何来圣解,顿亡人法解真空,生死涅槃等空花,心不,亦不取法,此时如天井见空,得见自己报身,是名烧臂供养如来。 “百尺竿头重进步,十方世界现全身。”大用现前,随机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3123790593.html
  • 问: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?

    出现,或以何种相貌出现,皆属虚假,皆属幻相,皆属无常。 《菩提达摩大师血脉论》中说:“故经云:凡所有,皆是虚妄。都无定实,幻无定相。是无常法,但不,合它圣意。故经云:离一切,即名...幻境所转,而遗失心之本体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凡所有,皆是虚妄。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 无论正宗宗教,还是在民间宗教,或是邪教组织,气功组织,都存在贪著幻境的现象,很多人因此误入魔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5514094733.html
  • 瑜伽唯识学心意识之探究(二)

    依的根便是“意根”。前五识之根属物质,意根属精神,所以意根是有认识作用的。在部派佛教中,不仅认为有“增上发意识”的功能,[27]而且认为意识在缘法时,还有“”的功能,由而起贪等烦恼。如《...”实则就是“作意”,若意根对“”起贪等作意,则是烦恼,是不善。反之,则是善。因此,《品类足论》便说意根有善、恶、无记三性:  “六应分别,谓意根或善,或不善,或无记。云何善?谓善作意相应意根。云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044132.html
  • 关于达摩和慧可的生平

    ldquo;存见之流”。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个正确呢?   按,根据各种记载,当时魏地并不是没有“定法”,而且其“定法”还由来已久。早在太...研究(《北朝佛教史研究》)也可以说明这一点。而这一点,正意味着北朝佛教有很强的“存见”的倾向。然而,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,达摩所传禅法的最大特点却是,法于“虚宗&...

    杨笑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1657165.html
  • 断身见的作意要领

    的对话,我们仍然有著很多犹豫不决的事情,那个就是“内心的对话”。我们在六根触境的时候,有很多的;在感受与联想之间,也有很多的;甚至在接触与感受之间,也可能生出很多的乱想,这些乱想就是勾起过去没有消化的记忆。在独处的时候,我们有很多的,有很多内心的对话,这些都可以看成是自己在跟自己说话,自己在跟一个不太认识的自己说话。好像是醒过来了,才回想起刚刚是在睡觉。好像是...

    大卿 弘法师

    止观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1426572285.html
  • 修定之加行

    一样的平坦。  修习时,在离遍的圆相(曼陀罗)二肘半以内之处,敷设一把高一张手又四指而有好垫子的椅子而坐,将眼睛适度睁开而修习。不要观察曼陀罗的色泽,亦勿于地的特(坚硬)作意,但不离色而把依止的地与色合起来作思惟观想。更进而置心于地的概念作意,在“地”的诸名中选择自己喜好一种,当即顺适而称念之:“地、地、地……”加以修习。并且有时开眼而视,有时闭眼进行观想。直至“”生起以前,都应当以同样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0139500.html
  • 佛教的近行定与安止

    存在而且平静,无论在呼吸上、在送爱心给某人时,或可能呈现(visualisation)时,例如:光明,心没有移动,心仍然存在,很平静,他不能听到任何声音,他也不知道他在哪里,但他知道他是在专注於目标...遍处观为例,水遍处观涉及水在心中显相,在达到心境专一之前,升起的讯息称为「」(nimitta),内心讯息称为「」(Uggaha nimitta),是「抓住目标」,意思是它直接复制你所见的水相...

    慈济瓦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449295.html
  • 近行定与安止定

    感觉到他的身体的存在,也全然听不到声音,他祇知道心仍存在而且平静,无论在呼吸上、在送爱心给某人时,或可能呈现(visualisation)时,例如:光明,心没有移动,心仍然存在,很平静,他不能听到...我们举个例:从修习遍处禅定目标,如:颜色、地遍处等。以持水遍处观为例,水遍处观涉及水在心中显相,在达到心境专一之前,升起的讯息称为「」(nimitta),内心讯息称为「」(Uggaha ...

    慈济瓦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549297.html
  • 佛教的近行定与安止定

    知道心仍存在而且平静,无论在呼吸上、在送爱心给某人时,或可能呈现(visualisation)时,例如:光明,心没有移动,心仍然存在,很平静,他不能听到任何声音,他也不知道他在哪里,但他知道他是在...等。以持水遍处观为例,水遍处观涉及水在心中显相,在达到心境专一之前,升起的讯息称为“”(nimitta),内心讯息称为“”(Uggaha nimitta),是“抓住目标”,意思是它直接复制你...

    慈济瓦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754796.html
  • 般若导引净业修持

    是虚映折射,等等。净业行人对此类言论要加以智慧的辨析。   第三类众生发心念佛,广作众善,然而分别,情执深重,诸如:我念佛怎么还没有到一心不乱呀,怎么还没有见到佛光呀,我念佛怎么身体还不见健康呀...  第四类众生,以无相智慧,信愿持名,求生净土,不求人天福报,志趣无上菩提。这类众生是净宗正修行人,炽然修行诸善,而不,转有为善行成无为的净业正因,如是念佛能与阿弥陀佛愿力感应道交,临命终时,蒙佛...

    魏磊〔大安法师〕著

    |般若|净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6/232642224.html